台湾因延长兵役推大学“就学1+3”计划 被吐槽寒暑假泡汤******
中新网12月29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义务役将延长为一年,为让役男可在大学期间同时完成服役与学业,台防务部门抛出“一加三年”规划,以缩短一学年时间让学生修完学分,拟通过放宽学分上限和利用寒暑假修课等方式达成。学生团体表示,四年学分压缩在三年完成,学生能否负荷是问题。同时,此举也遭到校方质疑。
根据台防务部门说帖,台教育主管部门若能与台湾各大专院校研商,将由内务主管部门配合教育部门分别订定多元服役与弹性修业措施,让就学役男有先入营服役的选项,并以缩短一学年的时间修习学分。换言之,若有意在四年完成学业与兵役者,可采“一加三年”完成,方案可包括放宽学分上限、利用寒暑假修课等。
不过,要取得台湾地区大学学位,至少要修满128学分,现行分摊至四年、八学期,若再加上实习、研究等,学生未来要改拼三年内完成,连寒暑假都会泡汤。
台湾成功大学教务长蔡群立说,一般成大生若要提前毕业,大一至大三共六学期平均要达80分以上,或班级排名前15%才能申请,也就是必须“相当优秀”。以电机系为例,毕业学分为140个,分摊四年已相当繁重,却因兵役要在三年集中修课,恐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产业链结、跨领域学习的理想相违。
台湾科技大学教务长阮圣彰说,一般科大生在大三前几乎能将必修修完,大四剩不到10学分,多数会利用大四实习,若未来学生想利用寒暑假修课,能自主运用的时间就会变少。
“通”字当选为香港2022年度汉字******
中新社香港12月30日电 (记者 刘大炜)香港政团民主建港协进联盟(民建联)30日公布“香港年度汉字评选2022”结果,“通”字当选为香港2022年度汉字。
图为香港年度汉字“通”。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香港年度汉字评选2022”投票于11月19日至12月22日期间举行,共吸引2749人参加。在“团”“民”“青”“守”“创”“庆”“援”“新”“疫”“通”10个候选汉字中,“通”字以749票当选。
图为香港年度汉字“通”。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活动主办方对“通”字的解释为“无阻碍、可以穿行的”,代表的社会事件为“自新冠疫情以来香港与内地人员往来、商务活动大受影响,市民期盼尽快‘通关’”。该汉字也是2021年评选时得票第二高的汉字。
图为香港年度汉字“通”、排名第二位的“疫”及第三位的“新”。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民建联创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表示,疫情下特区政府一直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与内地“通关”,行政长官李家超述职后也为市民带来“‘通关’可以实现”的好消息,“通”字当选为今年的年度汉字众望所归。此外,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市民也期盼在疫情之后香港可以恢复与内地、与海外畅通无阻的交往联系。
图为民建联创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写下香港年度汉字“通”。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此外,“疫”和“新”分别为第二和第三多人投票的年度汉字。分别反映当下疫情以及社会各界期盼新一届特区政府团队带领香港开创良政善治新局面、实现新飞跃。
民建联宣传及公关委员会主席刘国勋表示,此三个字既是香港市民对2022年的总结,也是对2023年的期望,盼望在新的一年实现“通关”、疫情过去、特区政府为香港带来新气象。
图为民建联创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左)、立法会议员刘国勋与香港年度汉字合影。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香港年度汉字评选”活动由民建联自2013年开始举办,旨在通过活动让市民观察和反思社会现况,同时借此弘扬中国文化,宣扬汉语内涵丰富、言简意赅及高度浓缩的特性。(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